美国有11艘航母,稳居世界海军力量的头把交椅。
这些航母都安排在美国海外军事基地附近,无论什么时候需要,基本上能第一时间赶到前线,战术地位真不是盖的。
中国拼命把航母做得越来越大、越来越先进,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,好像又转身开始改装那些“小船”。
于是有人在想:难不成咱们中了美国人的套,自己掉进了他们早就布好的陷阱里?
九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中国海军,说白了就是个边防力量,在外人看来也就能在近海活动转悠。要是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开到咱门口晃悠,我们除了外交部说声“严重关切”,手里基本没啥牌子可摆。
那种郁闷,就像一根刺扎进了一代军人的心头,久久难以释怀。所以后来的一切,都不是随意发的念头,也不是为了凑热闹摆架子。航母,实际上是我们用那会儿的无助感换来的教训,是必须补上的一课。
没有这张“海上移动国土”,我们的能源命脉、国际贸易,以及远方的同胞们,谁来守护?光是靠岸上的飞机,翅膀再长,也飞不到几千公里外的印度洋。所以,这几百亿美元投入,不只是买了几艘船,而是为未来几十年打造出来的底气,让我们在深蓝海域上行走无忧、自由自在。
中国的航母发展,经历了苦涩也有爽快。从那艘从乌克兰运回来的、空空如也的“瓦良格”号开始,所有的故事就悄然展开了。
我们就像个最专注的小学生一样,把它拆开再装好,研究了十几年,硬是把那堆废铁变成了“辽宁舰”——我们的第一位航母老师。
这位老师傅让咱们懂得了啥叫航母,还教会了怎么操作它。有了他的带领,我们才能自主设计建造出“山东舰”,总算能骄傲地说自己是“航母国家”啦。
到了最新的“福建舰”,情况可是大变样。它那套电磁弹射系统,实际上是全世界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的顶级技术。这样一来,我们一下子就从航母圈子的“旁听生”,变成了有望站上主席台的“正式成员”。这个跃迁,真是跨得又大又果断。
镜头转到美国这边,看着中国在奋力追赶,可他们那边的日子似乎像换了个活法似的,格局完全不一样。
美国海军握着11艘十万吨核动力航母,都算是海上霸主的“钢铁巨兽”。本该无忧无虑才对,不过麻烦在于他们太有钱了,反倒成了头疼事。
当你的竞争对手还在努力追赶你的时候,专注的问题就变成了怎么以最小的投入,稳住自己那第一的位置。这笔账,五角大楼算得比谁都准、比谁都细。
最新的“福特”号航母,造价光是超过130亿美元,后续几十年的维护和人员费用更是个难以估量的巨大支出。就算是财力雄厚的美国,军费也不是随便撒的钱。面对这只巨大的“金钱吞噬者”,地主家也开始觉得“吃紧”了。
再说了,现在的世界形势可不比冷战时期那些大规模海战的场景了,更多的是区域性冲突和反恐巡逻之类的小打小闹,频率还挺高。要是每次都派一艘核动力航母过去,差不多就像请个米其林厨师去炒个土豆丝,说不行,是可以,但太奢侈了。
于是,美国人开始琢磨一些“省钱的小妙招”。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家的两栖攻击舰上,比如“美国级”,本来是用来运海军陆战队的那种船,现在变身成了能携带F-35B隐形战斗机的“闪电航母”。
这种“小航母”花费大概三十多亿美元,比“福特”号还差点儿,但却能搭载二十多架最先进的五代机。虽然在气势和持久力方面和真正的超级航母没法比,不过在不少局部热点地区,它的攻击力已经足够用啦。
这并不是美国打算放弃航母,而是他们学会了“见菜吃饭”。超级航母那根“大棒”依旧是威慑的关键,但同时他们也得配备一把更灵活、更实惠的“尖刀”,用来应对那些日常的小麻烦。这其实是一种面对现实压力后,变得更聪明的战略调整。
最吸引人的地方来了,许多人在争论“中国是不是被美国给忽悠了”,偏偏都钻到了超级航母这“巨坑”里。
他们偏偏忽略了这一点——在中国忙着建“福建舰”的同时,旁边船厂里的075型两栖攻击舰,一艘接着一艘地下水,像是在做馅饼一样。而且,传说中的076型,也已经盯上了电磁弹射和无人机,明显就是要打造我们自己的“闪电航母”。
再看看美国,一边吹嘘“闪电航母”的威风,新一代“福特级”超级航母的建造工程也一直在推进,根本没有停下来过。
明白啦,这根本不是岔路,也没有谁在误导谁。中美两国海军,虽然一个在补课,另一个在调整优化,但最终都朝着一样的方向前进:打造一支“超级航母”当主力、“闪电航母”当利器的“高低结合”舰队。
几乎所有现代海军实力强劲的国家,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。所以,关于“战略欺骗”那些说法,在这种明晰的基本逻辑面前,反而显得有些多余。大家都依据各自的国情,做出最合理的选择。中国在拼命弥补短板,向顶尖行列冲刺;而美国一边巩固自己的优势,一边精简舰队,想要稳稳地坐在那个位置上。
当牌局中双方的牌型逐渐接近时,真正的比拼才刚露出端倪。
兴旺优配-炒股配资利息-贵州股票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平台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